对准发展谱 奏好改进曲——山东检验检疫局围绕发展新理念引领体系改进新常态
www.sditds.gov.cn 2016-02-01
11月19日,“集成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创新”获科技兴检一等奖!
12月21日,“政府部门集成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中国信息化成果一等奖!
12月28日,“山东检验检疫局首创集成管理体系深化业务改革引领外贸新常态”获全国“质量之光”年度质检创新奖!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将三项大奖尽入囊中,这让山东局集成管理体系知名度一路飙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集成管理体系并非一朝成名:2012年获全国第一张五星级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证书,荣获质检总局首届“十大法治创新奖”;2013年《政府部门集成管理》专著出版;2014年荣获中国第四届管理科学奖第一名……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等领导学者都对集成管理体系给予了高度赞誉。
回溯集成管理体系的成长、成熟之路,探究其何以能在推进依法行政、提升管理效能和增强服务能力方面始终保持强大作用时,山东检验检疫人一致的回答是:坚持改进!
围绕发展新理念--找准体系发展新命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为山东检验检疫局集成管理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我们自2010年开始建设集成管理体系以来,历经学习调研、初创建设、成长提升、纵深推进、集成优化和深度融合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环环相扣、起承转合、重点突出、有序推进。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全员参与、凝心聚力的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突破提高的过程,体系改进作为体系建设的主旋律,为保持集成管理体系旺盛生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当问及集成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时,局长周建安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其中的“秘密”。
“据我所知,全国直属局就我们‘独一无二’地设立了体系改进科,我们的想法就是由专人专门负责集成管理体系的改进策划实施、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确保体系改进工作的稳步推进和持续发展。”在谈到创新集成管理理论时,周建安局长自豪地说。
“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符合实际、持续改进,有效管用、刚性运行”,通过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深化总结和拓展内涵,山东检验检疫局逐步形成了集成管理体系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持续改进”就是其中关键环节,是保持集成管理体系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学习-调研-决策,执行-监督-反思,总结-改进-提高”18字工作机制,是山东检验检疫所有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基础,“改进”作为其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承启阶段,是体系建设的主旋律、主基调。
围绕发展新理念,山东检验检疫局坚持在体系改进上下功夫、使足劲,实现了人人参与、时时参与、事事参与的体系改进新常态,确保集成管理体系与当前管理现状和改革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找准了集成管理体系健康长久发展新命脉。
以“创新、协调”为核心--建立稳定高效的改进机制
自集成管理体系建设以来,山东检验检疫局一直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创新运用集成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管理要素集成优化、协调发展,突出“创新、协调”在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在体系建设工作中,我们不仅推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形成,而且促使深钻细研、学用的学风养成”,风险处处长由瑞华翻阅着《政府部门集成管理》一书娓娓道来,“通过一轮又一轮的‘18字工作机制’循环,伴随着体系管理不断改进,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这本书就是集成管理体系进入‘总结-改进-提高’阶段的结晶”。
正是基于这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集成管理体系一直保持着灵活的适应度和强大的移植性。2015年,集成管理体系成果得到有效推广应用: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借鉴集成管理体系设计了“履职管理体系”,并委托山东局进行《政府机关机构编制职责细化有关问题研究》课题研究,GIMS系统顺利全套推广应用于江苏、广东检验检疫局。
“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高度警觉灵敏,并能够将新要求及时识别转化到作业文件中,就是得益于体系文件分级动态改进机制和日常改进流程机制。”法制处综合科科长刘培海深有感触地说。
——体系文件分级动态调整机制:在系统过程、主体过程和具体过程三级过程框架下,体系文件分为程序文件、通用文件和内部文件,程序文件主要由体系管理部门统筹管理,通用文件由主管部门全权管理,内部文件由各处室自行管理。特别是对程序文件、通用文件,修订后能够按工作过程同步推送至关联该过程的人员,确保一线对口人员及时执行最新要求。
如何确保体系文件能够及时识别转化依据文件的最新要求?山东局靠的是日常改进流程机制。针对体系文件在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全省系统任何人都可对任何单位启动日常改进电子流程,2015年分支局对省局就提出2474项改进事项,极大地促进了体系文件的合法合规和优化完整。
以“绿色、共享”为框架,研发便捷先进的改进平台
“GIMS系统作为集成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载体,在设计开发时便致力于将复杂的管理要求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努力在功能强大与使用方便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在中国信息化成果一等奖现场答辩时,作为项目完成人的青岛局质量安全处处长张径舟详细介绍道,“各模块均采用组件式、插件化设计,既内涵丰富、功能独立,又互相关联紧密,便于后续的改造升级和新功能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完全体现了‘绿色、共享’思想。”
作为GIMS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块,检查改进电子流程是全省系统使用最频繁、最高效的模块,完全体现了体系的“改进”思想,从过程上整合日常改进、业务督察、内部审核等各类监督检查方式,大大提高了监督检查的目的性、均衡性和效率。
日常改进流程中,运用“收聚式”思维,发动全省系统全员参与,任何人可匿名提出改进建议,经专家组随机审核确认后,直接提交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完善。
业务督察流程中,运用“发散式”思维,省局督察部门发起一个督察改进流程便可分别发送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流程进行流转处理,既提高督察问题的改进效率,又可为各责任单位互相借鉴参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改进质量和督察效果。
内部审核流程中,运用“网络式”思维,各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管理权限,从方案策划到计划实施均可全程监控,实现全省系统的审核组跨单位选取、审核结果共享和后续抽查验证。
以“开放”为手段--实施科学自主的改进激励
集成管理体系的“开放”理念主要体现为绩效管理的“沟通、民主、透明”,通过推行逐绩逐岗逐人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管理的“风向标”作用,把个体的能力聚变为组织的整体能力,从而达成全省系统的整体目标。
“山东局绩效管理在体系框架下强化的是过程控制和绩效改进,不是简单地将上级考核指标分解相加,而是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按照依法行政、顾客导向、过程管理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编制年度管理目标,沿着职责明晰的层级组织结构逐级传递,形成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人员绩效一体化链条。”风险处绩效管理科科长吕青介绍说。
沟通——强化绩效认同。在指标制定、日常考核、考核申诉等环节,每个人都可运用GIMS系统“沟通管理”、“自查申诉”等模块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沟通,从而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沟通与交流,促进双方对绩效的认同并加以改进。
民主——强化结果公平。设计体系改进指标和加分标准,从有效提出数量和有效提出率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提出的影响面广、改进意义大的改进事项,通过GIMS系统“调查问卷”模块由各单位自己进行匿名评选,从2474条改进事项中确认出10项优秀改进项进行加分激励,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公平。
透明——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对目标实现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日常的考核、改进和反馈制度。对年度动态指标(反映过程运行的结果)实施专项绩效督查,对过程职责指标(反映过程运行的质量)结合日常督察检查进行,通过GIMS系统“统计分析”模块,定时将考核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和分析,做到从过程上控制结果,从而不断改进提升绩效水平。
山东检验检疫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在全国质检系统有目共睹:自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直属局绩效考核以来,山东局连续两年名列第一。2015年8月,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视察山东局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局创新集成管理体系,有理论、有实践、有成果、有荣誉,要在全国系统推广应用”。上一篇:山东检验检疫局2015年减免收费6.62亿元 下一篇:济宁市出口食品备案企业突破2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