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政合作新发展 供给侧改革新实践
www.sditds.gov.cn 2016-03-18
3月16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 山东检验检疫局 东营市人民政府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暨出口轮胎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东营市广饶县隆重举行。
质检总局标法中心与山东检验检疫局签署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合作协议,与山东检验检疫局、东营市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共建轮胎评议基地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国首个出口轮胎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正式落户东营。会议宣读了质检总局关于中国出口轮胎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成立的批复文件,讨论通过了委员会章程、委员名单,举行出口轮胎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揭牌仪式。
轮胎评议基地建设,是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与山东检验检疫局《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合作备忘录》的一项重要任务,将依托东营轮胎区域资源和产业集群,发挥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山东检验检疫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的资源、职能和政策优势,集成“产学研政”多方力量,全链条参与轮胎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应对工作,通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评议、研究应对等手段,有效破解国外壁垒、帮扶轮胎产品顺利出口目标市场,同时借助其倒逼机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轮胎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用水平,促进我国轮胎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力舟表示,希望通过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加强与东营市相关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升东营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东营轮胎产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东营作为山东轮胎主产区,已建立全国首家国家级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引领轮胎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力舟介绍,近几年,在特色产业集聚地,特别是有国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地方与检验检疫机构及地方政府共建相关产业的研究评议基地,目的是与协议单位共同培育和提高当地企业作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第一主体的意识,积极主动全链条参与本企业所在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
当前,以“安全、卫生、环保、健康”为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继关税、配额等传统壁垒后我国轮胎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欧盟REACH法规、燃料效率标签法、美国“双反”调查等极大地限制了我国轮胎产品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以东营市为例,2015年轮胎出口额为26.28亿美元,同比下降26.5%。据调查,大部分受访企业反映,遇到过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限于人员不足、信息渠道有限、成本压力等原因,多数轮胎企业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应对,只能被动承受。
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俊峰说,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工作,东营检验检疫局也多次向市政府提供调研报告和建议,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增进检政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更好地帮助轮胎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推动东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检验检疫局纪检组长孙江功强调,此次会议是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东营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与山东省政府合作协议,对接“五大任务”,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行动,标志着检政合作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
东营检验检疫局局长李本和认为,评议基地的落成,将有利于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维护产业利益,为中国出口轮胎产业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帮助产品突破壁垒,更顺畅进入目标市场。
据悉,评议基地设在东营市,日常工作由东营检验检疫局承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与国外认证机构的专家开展相关研究评议活动。检验检疫部门还将与东营市橡胶轮胎协会、广饶县商务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为轮胎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同时成立的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将致力于从质量提升、技术服务、标准信息、品牌建设、研发创新各个角度,扶持和引导轮胎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轮胎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
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检验司,山东检验检疫局,东营市人民政府、广饶县委县政府以及部分委员专家代表、企业代表等共56人出席会议,十余家各级各类媒体应邀参加了活动。会后,与会代表赴广饶国家级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了调研。
上一篇:3·15检验检疫进社区 教给居民选购进口商品 下一篇: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各单位组织开展“3·15”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