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检验检疫局化矿检测中心以“大数据”技术与“智造”思维解决我国危险化学品“合规”难题
www.sditds.gov.cn 2017-08-28
危险化学品由于其固有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于2002年编写出版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全面综合的方式建立了控制化学品暴露和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基础,作为全球化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框架。我国政府承诺于2008年前实施GHS。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将GHS的技术要求引入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落实新《条例》要求,履行我国政府关于国际规章的履约承诺,目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与执行层面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和判定流程复杂。GHS对于混合物的分类提供了浓度值/极限值法、基于逻辑推理的架桥原则、加和性公式法等一系列方法,推导步骤繁琐、耗时长,过程中每个组分及其含量的变化都会对整个混合物分类结果带来指数级的影响。二是缺少基础数据的支持。我国在毒理学数据库的建设进展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毒理学实验室出具的试验结果往往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只能依赖于查询国际公认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由于表述方式和匹配性等原因往往无法直接使用。三是缺少高水平的专业从业人员。危险公示编制工作涉及知识面广,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极强的逻辑分析、综合判断及表述能力。
为有效应对“合规”新挑战,化矿检测中心国家化学品分类鉴别与评估重点实验室将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计算机新技术相结合,以“大数据”技术与“智造”思维,解决我国危险化学品“合规”难题。
一是收集权威数据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实验室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国际权威数据信息,清洗整理成统一规范格式,建立可供计算机自动计算与逻辑判断使用的基础数据库。同时,实验室开发了目标数据库自动跟踪工具,对目标数据库信息进行持续跟踪,并自动形成查新报告提交专家进行人工审核。
二是将分类和判定标准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实验室将联合国法规列出的分类标准和判定逻辑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模拟人工分类的各个步骤,计算分析得出分类结果和依据。实验室还设定了多种分类逻辑,适应内贸和外贸的不同技术需要。
三是完善系统功能,为客户提供多语种报告服务。实验室收集整理了我国化学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官方语言GHS文本,开发了化学品安全标签全自动智能编写工具,目前可输出35种语言的标签,满足客户需求。
化矿检测中心国家化学品分类鉴别与评估重点实验室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制造”转为“智造”,利用自行开发的化学品危险特性智能评估与危险公示辅助编制系统,将化学品危险特性分类鉴别的平均周期缩短了75%。标签编制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制时间缩短为原先的六分之一,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用实际行动践行山东检验检疫局党组关于打造“三最”口岸的要求。
历经近六年时间的不断打磨,该系统已经成为功能完善的一站式危险化学品实验室解决方案,2016年荣获中国信息化成果三等奖,2017年又作为山东检验检疫局首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并授权辽宁、天津检验检疫局等推广使用。根据质检总局建设进出口危险化学品信息化平台项目规划,该系统作为核心模块纳入总局平台,进一步为质检部门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推进我国GHS实施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山东检验检疫局
上一篇:威海检验检疫局与地方农业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 下一篇: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开发上线国资管理移动客户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