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在最终期限前达成贸易协议吗?
www.singlewindow.sd.cn 2019-02-21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1日称,中美将于21日至22日在华盛顿开展第七轮经贸高级别磋商。近期双方之所以密集开展经贸磋商,旨在按照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努力达成一致。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19日发布消息,应美方邀请,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将访问华盛顿,于2月21日至22日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据路透社周三晚间报道,美中两国谈判人员已开始勾勒贸易协议的大致轮廓,以便结束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路透援引了解当前谈判内情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涉及六个关键领域的原则性协议正在制定之中,包括强迫性技术转让和网络盗窃、知识产权、服务、货币、农业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
中美经贸谈判节奏加快
随着3月1日谈判截止日期临近,双方继续加紧磋商。14日至15日两国团队刚刚在北京举行了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去年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不过,去年12月初中美元首在阿根廷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停止相互加征新关税,而针对当时仍加征的关税,中美双方承诺将在未来90天内,朝着取消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谈判,以求达成协议。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月19日报道,继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之后,中美两国将再次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此次磋商被认为将以中国的结构性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19日报道说,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史蒂夫·琴斯基表示,随着3月1日的美中贸易休战最后期限日益临近,两国贸易谈判的节奏已经加快。
报道称,迄今为止,美中贸易谈判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才能为两国达成协议铺平道路。
达成协议符合双方利益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2月18日文章称,生态地缘政治逻辑要求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结束贸易战。事实上,它永远不应该开始。针锋相对的关税不仅对双方都有损害,而且也损害了那些参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的国家。
据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贸易咨询公司称,美中两国现有针锋相对的关税已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了0.37%,使大批人处于失业状态,每户家庭实际收入每年减少数百美元。
经济损失不应让人感到意外,因为相当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实际上是由“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制造”的。加征关税相当于对美国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征税,最终提高了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
报道还称,在贸易战中,中国和美国谁受到的伤害更大,现在还不清楚。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而且相当部分是由“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制造”的。此外,这一数字还可能被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所消耗。中国国内市场有14亿人口,其中四亿多人属于中产阶级,年收入在1.2万到7.2万美元之间。中国成功的“一带一路”倡议涉及80个国家,中国产品可以出口到这些国家。因此,中国经济将在短期内遭受损失,但在中长期内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劲。
报道认为,美国应该在结束贸易战的问题上向中国让步,贸易战正在损害美国、中国和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贸易战持续,2019年美国、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2.5%、6.2%和3.5%。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观察 中美两国正努力在3月2日的最后期限之前达成协议,特朗普总统已威胁如果做不到的话,将把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特朗普暗示,如果双方正在渐渐向达成协议靠拢的话,他会推迟最后期限。
“有会延长这个日期的可能,”特朗普在白宫发表讲话时说,并指出谈判的复杂性。“我将在我们目前的关税水平下这样做;我不会提高关税。”
特朗普表示,与北京方面的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他补充说,唯一重要的是,双方能否达成一项协议,解决他对中国贸易做法的担心。
但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说,贸易谈判中仍存在着重大分歧,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分歧能否得到解决。
“这些详细而深入的讨论使得双方之间取得了进展,”白宫新闻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美国官员说,谈判集中在美国希望中国做出的所谓结构性改革上,以及中国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问题上。白宫上周五表示,两国之间的任何协议都将包括在“两国间的谅解备忘录”中。
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对中国继续用来自政府和政府下属的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对中美存在行业竞争关系的诸多先进制造业领域进行投资的能力加以有意义的限制。这些领域包括商用飞机制造、半导体和人工智能。
谈判人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双方都将某些情况视为危及国家安全。
特朗普说,美国对价值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正在给中国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如果能达成协议,取消这些关税对他来说将是一种“荣誉”。他承认,达成如此巨大的协议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几个星期要长。
总统的这番话是在白宫玫瑰园发表的,他还说,他很可能在“某个时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以解决两国之间仍需处理的任何分歧。
谈判的确让双方至少可以开始讨论彼此之间的分歧。据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说,中美双方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机械地将各自提出的清单合并成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有分歧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的文字表述,双方对每个有分歧的问题分别列出了自己的观点。把各种提议汇集起来,也许有朝一日会让两国领导人有可能更系统地审查这些选择。
但是,仍存在于括号内文字的广泛分歧意味着,双方之间达成实际的、全面的谅解仍有困难。
上述知情人士说,谈判不包括中国在限制政府主导的打造与西方竞争的高科技产业方面,所做的任何新的重大让步。
中国正处于经济急剧放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政府控制债务的努力引发的,但也是由于消费者花钱的意愿和工业投资的意愿突然下降所致。许多工商界领袖将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下降归因于贸易战。
美国在去年5月递交给中国官员的一份长篇陈述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双方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为上周的谈判做准备时,双方甚至未能就一项可能达成的协议的大致框架草案达成一致,因此从一开始,各方对达成任何全面解决方案的期望就很低。
很多问题已经困扰两国很长时间了,比如怎样处理技术行业的问题。许多高科技领域的问题也在随着行业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因此很难达成一项持久的协议。
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说,上周的谈判涉及一些在最近几周里逐渐取得进展的问题。这些人说,中国已同意向世界贸易组织披露更多的政府补贴情况。
特朗普政府还在美国从中国进口、或未来几年可能会进口的一长串产品中,看到了争论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从核反应堆部件到飞机引擎零件,这些产品都包含在去年夏季政府施加25%关税的每年500亿美元的进口额当中。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中国曾多次试图通过保证从美国大量采购从大豆到直升机的各类产品,减缓美国对中国高科技行业政府补贴投资的担忧。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采购提议在美国的反响并不好,因为它们可能会扭曲现有的供应链。本周,中国主动提出增加对美国半导体的采购,令行业感到懊恼。
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商界一直最为警觉的是,最终达成的是一份以货物采购为中心的协议,而并未解决涉及中国政府扶持的高科技竞争力这一长期议题。中国的一些市场经济学家也主张限制政府的产业政策,因为他们担心与之相关的债务不断上升。
2018年12月1日,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临时性妥协,虽然这未能令双方充分满意,但可能更加持久。特朗普同意不再进一步调高关税,但维持他已经征收的关税,而中国则取消了施加的大部分报复性措施。 这项协议没能令美国贸易鹰派人士满意,他们希望对双边关系进行更广泛的改变,也没能让中共内部更具民族主义倾向的人士满意,他们认为该协议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让步。
本文来源:中国海关杂志
上一篇:一季度全球贸易增速恐继续放缓 下一篇:世贸组织:全球商品贸易状况恶化